福建白癜风医院 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so_4429412.html

“我不生产水,我是大自然的搬运工”。

“我不生产医案,我是经典医案的搬运工”。

某女,3岁。主诉胃脘疼痛,多吐涎水而心烦。舌质淡嫩,苔水滑,脉弦无力。初以为胃中有寒而心阳不足,投以桂枝甘草汤加木香、砂仁,无效。再询其证,有烦躁夜甚,涌吐清涎绵绵不绝,且头额作痛,辨为肝胃虚寒挟饮。

吴茱萸9g,生姜15g,党参1g,大枣1枚。

服三剂后诸症皆消。

此医案选自刘渡舟运用吴茱萸汤八则之一。

入选理由:原方,没有过多的加减变化。刘渡舟教授的医案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,我们要好好学习呀!

解析:

一、初诊,根据胃痛,吐涎,舌淡嫩,苔水滑,脉弦无力,当辨为中阳不足,寒饮犯胃证。首先当选择苓桂术甘汤;需要详细解释一点,弦脉主病歌诀:肝胆痰饮痛疟疾。再诊,结合烦躁夜甚,涌吐清涎,头额作痛,故辨为肝胃虚寒挟饮,故方用吴茱萸汤三剂而诸症皆消,实在是方证相应,效如桴鼓。刘老恐所以一诊未能辨证准确,概问诊信息不足,以致于方不对证,钥不开锁。这个医案给我带的最大启发就是,假如一诊病人无效,下一步应该怎么办?我想大概是,问诊是否有遗漏?辨证是否准确?用方是否无误?用药是否恰到好处?

二、出处

《伤寒论》第条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”

《伤寒论》第43条“食谷欲呕,属阳明也,吴茱萸汤主之。”

《伤寒论》第条“少阴病,吐利,手足厥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”

《金匮要略》“呕而胸满者,茱萸汤主之。”

三、组成

组成:吴茱萸一升(洗),生姜六两(切),人参三两,大枣十二枚(擎)。用法: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四、主证干呕、吐涎沫,头痛(多伴巅顶头痛)。五、其他证喉呕利,四肢厥冷,烦躁,或呃逆,或胃痛,或眩晕等。六、常用加减运用1、呕吐甚者,可加半夏、陈皮等;、四肢厥冷,可加附子/四逆汤;3、烦躁甚者,可加茯苓四逆汤;4、兼少阳证,可合小柴胡汤;5、兼心悸心烦,可合苓桂术甘汤;6、兼脾阳虚证,可合理中汤;7、兼阳虚水泛证,可合真武汤等等。七、注意事项1、首背伤寒论条文,有是证用是方。、常用剂量:吴茱萸:6-15g生姜10-15g党参10-15g大枣至少15g3、吴茱萸药味道怪,比较难喝,故甘之大枣可多用点以调和药性。

初学者,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。

写于00.11.点30分

吴老师创业金

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!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zhuyua.com/wzypzff/62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