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壹家人middot壹周壹方吴
组成 吴茱萸9g,生姜18g,人参9g,大枣十二枚。 用法 上四味,以水1升,煮取毫升,去滓,温服毫升,日服三次。 功用 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。 主治 肝胃虚寒,浊阴上逆证。食后泛泛欲吐,或呕吐酸水,或干呕,或吐清涎冷沫,胸满脘痛,巅顶头痛,畏寒肢冷,甚则伴手足逆冷,大便泄泻,烦躁不宁,舌淡苔白滑,脉沉弦或迟。 证治机理 本证多由肝胃虚寒,浊阴上逆所致,治疗以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为主。肝胃虚寒,胃失和降,浊阴上逆,故见食后泛泛欲吐,或呕吐酸水,或干呕,或吐清涎冷沫;厥阴之脉夹胃属肝,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,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,故见巅顶头痛;浊阴阻滞,气机不利,故见胸满脘痛;肝胃虚寒,阳虚失温,故畏寒肢冷;脾胃同居中焦,胃病及脾,脾不升清,故见大便泄泻;舌淡苔白滑,脉沉弦而迟,均为虚寒之象。 方解 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,既能温胃暖肝祛寒,又能和胃降逆止呕,为君药。生姜温胃散寒,降逆止呕,为臣药;人参益气健脾,为佐药;大枣甘平,合人参益脾气,为使药。 配伍特点 温中与降逆并施,寓补益于温降之中,共奏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之效。 运用 本方用于肝胃虚寒,浊阴上逆证,临床应用以食后泛泛欲吐,或呕吐酸水,或吐清涎冷沫,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滑,脉沉弦或迟为辨证要点。 附方 《金镜内台方议》: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,厥阴之寒气上攻也。吐利,手足逆冷者,寒气内盛也;烦躁欲死者,阳气内争也。食谷欲呕者,胃寒不受也。此以三者之症,共用此方者,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,生姜能散气为臣,人参、大枣之甘缓,能和调诸气者也,故用之为佐使,以安其中也。” 方歌 吴茱萸汤重用姜, 人参大枣共煎尝, 厥阴头痛胃寒呕, 温中补虚降逆良。 图/网络 文/吴瀚东 编辑/俞越 审核/史晓琼 终审/叶海勇 往期回顾 学院(含四临)“守初心·担使命·再出发”迎校庆师生毅行接力活动通知 沙参麦冬汤 遂心“应”手,清新“俊”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zhuyua.com/wzypzff/5221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罗元恺常用ldquo中医调经方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