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从次生代谢物作用蛋白受
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理论对中药性能的一种认识,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,它是中医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,在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与疗效观察中对中药作用及其特性的总结,也是解释中药作用机制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。中药归经的现代概念涵义至今仍没有统一的阐述,主要因为归经的“经”的含义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,《中国药典》和中药书籍多采用脏腑之名。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形成共识之处:归经理论反映了药物药效所在,是指药物对某“经”的选择性作用,是有关药物作用的归属、趋向、归趋、到达,即定向和/或定位;归经所指的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脏腑和经络,是整合功能和脏腑组织的综合系统,包含解剖实体在内,但不等同于现代解剖组织学中的内脏器官;中药的归经依据具有多样性,如按照临床疗效、五味和病因等[1-5]。 中药成分对蛋白受体具有选择性作用,将作用受体与中药归经研究关联的初步想法虽获得众多学者的认同[1-5],但实际应用一直鲜有报道。研究某味中药成分的作用受体是否能阐明该中药的归经,如何基于中药成分的作用受体研究中药的归经,这些问题的阐释既需要整体性研究观点/理念的创新,又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。 吴茱萸EvodiaeFructus为芸香目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(Juss.)Benth.、石虎Evodiarutaecarpa(Juss.)Benth.var.officinalis(Dode)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(Juss.)Benth.var.bodinieri(Dode)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,其性味为辛、苦、热,小毒,归肝、肾、脾、胃经,可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呕、助阳止泻;用于厥阴头痛、寒疝腹痛、寒湿脚气、经行腹痛、脘腹胀痛、呕吐吞酸、五更泄泻[6]。吴茱萸为历版《中国药典》所收录,是使用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,其化学成分即次生代谢物的作用研究报道也较多[7-8]。本研究拟以吴茱萸为例,从次生代谢物作用蛋白受体角度探索吴茱萸的归经研究,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为研究手段,为应用受体理论研究中药归经提供新的方法学示范。 1材料与方法 1.1吴茱萸中次生代谢产物及其体内代谢物的确定 查阅Pubmed、CA等数据库文献,检索吴茱萸中次生代谢物并绘制3D结构式。 1.2受体结构信息与分子对接 蛋白三维结构来源于蛋白质数据库PDB(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比较好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zhuyua.com/wzypzff/3251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不认命77天拿分计划中药执业药师第
- 下一篇文章: 内服方药66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功用及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