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茱萸汤治疗“高血压”案

作者/姜建国

审定/曲夷⊙编辑/李文英

▎导读:“吴茱萸汤”方中:吴茱萸温肝散寒,降浊止呕;生姜温散寒气,和胃止呕;人参、大枣补虚以强运化,寒浊无从内生,也就是补。本案提示,温降补是吴茱萸汤的三大功能,而降是它的特色;高血压不可等同于肝阳上亢。

▎文章来源:本文整理自姜建国教授“厥阴病及其临床问题”讲座录音。

吴茱萸汤治疗“高血压”案

举个例子,还是一个误治的例子。这是一名50多岁的妇女,患高血压。这个病人是铁杆中医病号,不吃西药,只信中医。但是她血压非常高,最高收缩压到mmHg,血压升上来以后眩晕,再严重呕吐,很危险。

她平时不吃药,血压上来了,不能走路了,开始找中医吃中药,吃上二三十付药血压降下来了,又不吃药了。这多危险。这个病人病历很厚,前面用过的方子很多,换了很多大夫,吃的药有几十付。不是天麻钩藤饮,就是镇肝熄风汤,全都诊断为肝阳上亢。

但我当时看这个病人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阳热之象。舌质淡,舌苔白,手足冷,脉沉弱。但是前面的医生就是给她诊断为肝阳上亢。不是诊断为肝阳上亢能给她开天麻钩藤饮吗?为什么临床上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?就是因为把西医的高血压和我们中医的肝阳上亢划等号了。

这个病号我记得很清楚,他女儿搀着她进的诊室,坐下来后还问我“大夫你看出来我走路不对劲了吗?血压一上到二百多,我就像孙悟空一样腾云驾雾了。在家里就感觉飘啊飘的。”

我用的是吴茱萸汤。这个病人吃了6付药,血压没怎么降,但是头不那么晕了。走路感觉脚底下踩实了。20多付药血压才降下去。后来我做了很多工作让她吃西药。我说:“你别这样,太危险了,很容易脑出血。”

本案例的辨证思维启示:高血压不可等同于肝阳上亢。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带来的弊病。中西医结合我不反对。我的基本观点是两句话八个字。第一句话“立足中医”,这是立场问题,干什么得吆喝什么,你干的是中医。第二句话“为我所用”,也就是拿来主义。所有的东西包括西医的东西都要拿过来发展中医。我认为这个立场还是正确的。我们现在因为中西医结合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,把我们的临床辨证思维全给搞乱了。我给总结了“三乱”:第一,理论混乱;第二,临床混乱;第三,科研混乱。

(感谢您继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
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zhuyua.com/wzypzff/25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