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茱萸,别名吴萸、茶辣、漆辣子、臭辣子树、左力纯幽子、米辣子等。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,简称吴萸,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,又作驱蛔虫药。其性热味苦辛,有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呕之功,用于治疗肝胃虚寒、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。

传说很久以前,“吴茱萸”在春秋时候原名“吴萸”。它产在吴国,是一味止痛良药。当时,吴国和邻近的楚国相比,还算小国,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。这一年,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。谁想楚王一见,竟大发雷霆:“小小的吴国,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,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?拿回去,不收!”吴国的使者愣住了。

这时,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,急忙对楚王说:“吴萸能治胃寒腹疼,还能止吐止泄。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,才选来进贡的。如果拒绝接受,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?”“胡说,”楚王喝道:“我用不着什么‘吴萸’!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!”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,退出王宫。朱大夫追出来说:“请你不要生气。就把吴萸留给我吧。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。”吴使就把吴萸给了朱大夫。朱大夫拿到家中,栽在院内,还命人精心管理。吴使回国后,吴王一听楚王这么无礼,就同楚国断了交。几年过后,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,已经有一大片了。

朱大夫知道,这种草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;所以,他命人及时采摘,晾干收藏,保存了许多。有一天,楚王忽然旧病复发,肚子痛得直冒虚汗。朝中的大夫都急坏了,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。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,献给楚王。楚王连吃了几剂,肚子不痛了;再吃几剂,病全好了。

楚王就问朱大夫:“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?”朱大夫说:“这就是之前吴国进贡的吴萸。”这时,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。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,一面命人广种吴萸。

有一年秋天,楚国流行起瘟病来了。许多百姓上吐下泻,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。楚王急忙传旨,命令朱大夫配药救民。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,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。

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,就传旨把“吴萸”更名为“吴朱萸”。后来,人们为了标明这是一种草,又把“吴朱萸”的“朱”字,加了草头,写成了“吴茱萸”。

吴茱萸性味归经:辛、苦,热。有小毒,入肝、肾、脾、胃经。功效:温中止痛,理气止呕。

吴茱萸功效特点:本品疏肝下气,降厥阴寒气之上逆以散厥阴之寒邪,故治厥阴头痛;用治胸腹胀满、呕吐吞酸,可以温中降浊,调和肝胃而止呕制酸。总之,无论治肝治胃或治中下寒湿阻滞,无不取其辛开苦降、性善下行之功。本品小量与寒药同用,以治肝火上逆、呕吐吞酸,以及湿热泻痢之证有效。

吴茱萸功效作用:

1.散寒止痛: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,日久不愈,兼吐涎沫者,与党参、生姜同用。②用于冷气腹痛,与小茴香、川楝子,木香同服,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。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、腹痛、闷乱不识人,与木瓜、槟榔、生姜配用,如吴萸木瓜汤。④用于寒湿阻胃,胃脘胀痛、吞酸烦心,与黄连、高良姜配用。

2.理气止呕:①用于胃中虚寒,症见食后欲吐,腹痛,或干呕吐涎沫,可与炮姜同用;若为肝火犯胃,症见胁痛,吞酸,呕吐者,可与黄连同用,如左金丸。②用于口舌生疮,属上焦实热,中焦虚寒、下焦阴火者,可用本品研末醋调贴足心。

3.温脾利湿:用于寒湿脚气、下肢足胫肿胀,可与木瓜、槟榔、苏叶等同用,如鸡鸣散。

吴茱萸药理研究: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,能祛除肠内积气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,增加消化液分泌,抑制胃肠蠕动而解痉、止吐,并有镇痛、抗胃溃疡、降血压、兴奋子宫、抗血栓形成、杀虫、抗菌、升高体温、保肝利胆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、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、抗血栓、抗缺氧等药理作用。

吴茱萸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,其中吴茱萸烯是其主要成分,含量达30%。此外,还含有多种柠檬苦素类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酮类、氨基酸、吴茱萸酰胺、吴茱萸碱、吴茱萸啶酮、去甲基吴茱萸酰胺、吴茱萸苦素等成分。

吴茱萸使用禁忌:不宜多服久服,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
超时空同居

主演:雷佳音/佟丽娅/徐峥

猫眼电影演出                  广告                  购买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
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zhuyua.com/wzypzff/18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