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bdf/

吴茱萸汤人参枣,重用生姜温胃好。

阳明寒呕少阴利,厥阴头痛皆能保。

《伤寒论》:吴茱萸汤

吴茱萸6克(汤洗七遍)、人参4克、生姜8克、大枣12枚(擘)

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。治胃中虚寒,食谷欲呕,或呕而胸满,少阴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,厥阴头痛,吐涎沫。

上四味,以水1升,煮取毫升,去滓,温服毫升,日服三次。

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,散寒降浊为君;重用生姜辛散寒邪,温胃止呕为臣,人参、大枣补虚益胃,甘缓和中,共为佐、使。诸药合用,共奏温补降逆之功。

辨证要点:

颠顶头痛,半夜转剧,天明渐减,痛时欲吐,四肢欠温,吐涎沫,舌淡,苔白滑,脉弦迟。

随证加减

呕吐甚者加半夏,陈皮,砂仁。(增加和胃降逆作用)

头痛剧者加川芎。

虚寒重者加干姜,小茴。

现代运用:

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、妊娠呕吐、神经性呕吐、神经性头痛、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。

1、治“美尼尔氏症”即中医的头痛、头晕、头眩之证

邱同志恶心呕吐,吐涎沫,头眩晕,面色苍白,我诊之脉沉,四肢很冷,于是处以吴茱萸汤”原方两付。服药后,四肢温,头晕恶心止。

此方与泽泻汤的区别是:泽泻汤是突然眩晕,没有手足厥逆、吐涎沫等症,而此方的眩晕往往同时伴有四肢冷、吐涎沫。

2、刘渡舟治胃脘痛

某女,32岁。主诉胃脘疼痛,多吐涎水而心烦。舌质淡嫩,苔水滑,脉弦无力。初以为胃中有寒而心阳不足,投以桂枝甘草汤加木香、砂仁,无效。再询其证,有烦躁夜甚,涌吐清涎绵绵不绝,且头额作痛。辨为肝胃虚寒挟饮。

吴茱萸9克,生姜15克,党参12克,大枣12枚。服3剂后,诸症皆消。

3、柳并耕治头痛

李某某,男,59岁,年5月4日初诊。患者年近六旬,身体颇健,素有吐清涎史。若逢气候变迁,头痛骤发,而以巅顶为甚。前医投以温药,稍有验。近年来因家事烦劳过度,是以头痛日益增剧,并经常咳嗽,吐痰涎,畏寒恶风,经中西药治疗未效。邀余诊治。证见精神困倦,胃纳欠佳,舌苔滑润,脉象细滑。根据头痛吐涎,畏寒等症状辨证,是阳气不振,浊阴之邪引动肝气上逆所致。……治以温中补虚,降逆行痰,主以吴茱萸汤。

处方:党参30克,吴茱萸9克,生姜15克,大枣8枚。连服4剂,头痛渐减,吐涎亦少,且小便也略有清长。此乃寒降阳升,睥胃得以运化之机。前方既效,乃再守原方,继进5剂,诸症痊愈。

4、刘景祺治多寐

刘景祺医案:王某某,男,53岁,年11月4日初诊。多寐已十年,十年前由于受凉和生气引起心烦欲死,干呕吐涎沫,胸闷头痛,无力,倦怠,嗜睡,时好时坏。近三四年来,完全丧失劳动能力。每届初冬即开始终日嗜睡,唤醒吃饭,饭后再睡,至来年夏季才稍好转。曾在当地服平胃散、补中益气汤和二陈汤加减百余剂未效。现仍心烦头痛恶心,全身无力,不能行走,上下汽车须人搀扶。二便正常。舌苔薄白,脉沉滑。

辨证:肝胃虚寒,浊阴上逆。

治则:暖肝、温胃、补虚。

处方:吴茱萸18克,生姜18克,党参18克,大枣6个。服6剂。年1月14日复诊:回家后按原方服40剂,近一月来睡眠恢复正常,心烦恶心头痛消失,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,脉沉滑。

各中医运用心得

1、我用此方治疗一患者,眼怕冷畏光不敢睁眼,一周后取得良效,之前患者医院吃了三百多付药没有明显疗效。

2、很有效,方中的量如下,吴茱萸15克,生姜30克,党参15克,当归10克,大枣5个切开。用甘蔗红糖调味。用于肝寒,宫寒,胃寒不消化都很有效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zhuyua.com/wzypzff/12033.html